乐乐彩平台|乐乐彩平台
乐乐彩平台2023-01-31 16:05

乐乐彩平台

美国科技史上最大规模裁员开启:亚马逊超1.8万人被裁,中国区春节后通知******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亚马逊正式开启新一轮裁员,这将是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

  当地时间1月18日,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亚马逊在周三正式启动新一轮裁员,已有被裁员工收到公司全球零售主管道格・赫林顿(Doug Herrington)和人力资源主管贝丝・加莱蒂(Beth Galetti)发送的电子邮件。此前亚马逊曾表示,预计裁员超1.8万个岗位。

  CNBC提到,在此轮裁员中,亚马逊人力资源和门店部门受影响最严重。据CNBC披露的内部邮件显示,周三结束时,亚马逊会通知美国、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所有受影响员工,其它地方晚一点也会收到通知,例如,中国区员工要到农历新年后才会收到通知。

  邮件中,赫林顿表示,疫情期间,公司首要任务是扩大规模满足客户需求。“尽管其他公司可能对短期经济犹豫不决,但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期,我们优先考虑客户和员工。”

  他提到,当疫情影响逐渐淡化后,供应链困难、通货膨胀和生产力过剩等问题都增加公司服务成本,需要进一步改善成本结构,以此来吸引更多客户。只有通过削减成本,公司才能为创新业务提供更多投资。

  “裁员是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的步骤之一,我们还增加了本地库存储备,使消费者更容易整合多件商品发货,增加购买日常必需品的方式,这些都旨在降低公司网络和交付成本。通过改善成本结构,我们还能够继续在食品类、亚马逊企业购(Amazon Business)、Buy with Prime和医疗保健等领域进行有意义的投资。”赫林顿表示。

  当地时间1月18日,据《西雅图时报》报道,亚马逊已经在西雅图和贝尔维尤解雇2300名员工,其中西雅图有1852人,贝尔维尤有448人。在60天的过渡期内,亚马逊将仍会向受影响的员工支付工资,但不会期望他们继续工作,裁员将于3月19日开始。

  西雅图是亚马逊最大的园区,其南湖联合办事处拥有5.5万名员工。该公司一直在城外大举招聘,以扩建其普吉湾总部,去年夏天在贝尔维尤的总员工人数达到1万人。

  此前据彭博社1月5日消息,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曾在4日的一份员工报告中表示,作为此前裁员计划的一部分,亚马逊计划裁撤1.8万个岗位。安迪·贾西表示,1月8日开始,与受裁员影响的员工沟通,并表示有多个团队受到影响,包括亚马逊电商与人力资源、体验和技术(PXT)等相关部门。

  亚马逊员工超过150万人,是全球员工最多的企业之一。去年11月,亚马逊宣布开始裁员,并有1万名亚马逊员工已在2022年失业。这些失业的员工,主要集中在公司层面,包括零售、设备和人力资源部门。

  对于裁员的原因,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安迪·贾西在一篇博文中表示:“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以及不确定性增加,我们将不得不继续裁员。”

  亚马逊是新冠疫情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为顾客纷纷涌向网上购物。从电子商务到云计算的各种业务推动了该公司几年来的增长。为了跟上需求,亚马逊将其物流网络扩大了一倍,并增加了数十万名员工。

  此前据《纽约时报》报道,当需求开始减弱,顾客转而回到线下商店购物时,亚马逊启动大范围的成本削减审查,以缩减无利可图的业务。在2022年春季和夏季,公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削减以降低成本,关闭了实体店和亚马逊护理等业务部门。亚马逊后来宣布在全公司范围内冻结招聘,然后决定让员工离职。

  据亚马逊在2022年10月28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亚马逊的净利出现了下滑。亚马逊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1271.0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108.12亿美元相比增长15%,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28.72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31.56亿美元相比下降9%。

  CNBC在报道中还提到,疫情期间,亚马逊员工人数曾有快速增长。由于经济下行、核心零售业务增长放缓,贾西正在对亚马逊开支进行全面审查。目前亚马逊已经冻结招聘、砍掉一些实验性项目、仓库扩张速度也已经放缓。

  实际上,美国科技公司裁员潮已持续一段时间。仅1月4日,就有三家公司先后宣布裁员,除亚马逊外,美国视频分享平台Vimeo、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也先后宣布裁员计划。Vimeo首席执行官Anjali Sud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公司计划裁员11%。而这是Vimeo去年7月裁员6%之后,进行的第二轮裁员。根据PitchBook的数据,估计1400名员工中将裁员150人。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也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裁员10%,预计近8000人受到影响。

  截至1月18日收盘,亚马逊(Nasdaq:AMZN)报收95.46美元,跌0.61%。

《三体》上线,科幻迷进入狂欢模式******

  《三体》电视剧在1月15日晚开播,这个中国科幻的最大IP千呼万唤始出来。在网上,有细节控整理出了“汪淼的幽灵倒计时”“叶文洁的红岸基地”“三体游戏”“古筝行动”等名场面出现的集数;而观众纷纷表示,“今年过年就给《三体》了”“让我脱水,快到开播”“自然选择!前进四!”……不负众望,电视剧一开播就跃升至微博热搜第一、豆瓣实时热门电视榜第一。

  《三体》原著作者刘慈欣说过,想象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似乎只应属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义也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历史学家说过,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建立文明,主要是因为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

  从小说连载到电视剧开播,过去了17年,现在,我们已经处于《三体》所描述的未来时的起始时间段。文字让读者能够以100种1000种方式想象人物的一颦一笑、想象宇宙的瑰丽宏阔,而影视让大脑中的想象在眼前有了对应的所见。观众已经准备好了挑剔而渴望的目光,《三体》准备好了吗?

  越真实、越接近真正的科学,就会越像《三体》

  读过《三体》原著的大部分读者非常相信,小说本身已经提供了完整的结构和内容,改编再去做更多修饰是多余的。于是,主创团队请来刘慈欣参与其中,编剧田良良来来回回做了十几版剧本。在创作过程中,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尽可能贴近原著。

  从导演杨磊到视觉导演陆贝珂,再到摄影指导,团队中很多人都是《三体》铁粉。他们认为,创作《三体》有一定挑战,因为这跟以前拍的科幻题材都不一样,所谓科幻元素或者外星人元素,并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里,只是给人一个理念,而理念,是最不好表达的。

  《三体》是一部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但主创团队希望用极其真实的方式去展现电视剧。就像杨磊说的,“让所有东西越真实、越接近真正的科学,它就会越像《三体》”。

  为了能让科幻“落地”,主创团队找了很多方法拉近观众和作品之间的距离,把深奥的科幻概念用比较容易被理解的语言来转述。比如,“宇宙闪烁”是原著中一个著名概念,剧中就用一个灯泡和一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来做解释。

  杨磊介绍,剧中涉及约200个场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岸”到2007年的北京,时间跨度非常大。电视剧基本还原了小说中的所有场景,最初希望全部在真实的地方拍摄,但很难实现,还是有置景。

  《三体》总制片人李尔云说:“普通场景是可以搭建的,但是剧中一些重要的科学场景,很难通过搭建的方式去还原,美术组认为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那放在我们面前的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死磕’,用我们的专业精神和真诚,去打动科研机构。”最终,剧组等来了好消息。相关科研单位提供很大支持,在多个科学场景实现了实景拍摄,比如对撞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这也是这些地方第一次迎来电视剧剧组。

  “我们也能用特效的方法来解决,但我觉得它不真实,拍出来我不相信,所以力求所有的地方都用真的。场景的真实程度,能让演员、制作者,有一种沉浸感,可信度也会加强。”杨磊说。

  “古筝行动”怎么拍?

  几乎每一部科幻影视作品的特效都会尤其受到关注,做得好是赋予作品超越文字的魅力,反之亦然。《三体》的特效有两部分,一是真正拍摄中的特效,比如用纳米丝切割轮船的名场面“古筝行动”,二是《三体》游戏的部分。

  杨磊说,“古筝行动”最大的麻烦是,切割之后,船要撞成什么样,没有任何一部影片或者已有资料可作参考,“船体被切割后的每一个变形都是不一样的,每一片都要单独设计,没有办法用传统电影美术的方式来完成。它不是纯粹的刚体,还会扭曲变形,这在特效行业里叫‘刚体的动力学模型’”。于是,主创团队只能用真的钢,压成片、窝成船型,然后用挤压机一片片地挤,挤完之后,再推上去焊接成一条船。

  如果说“古筝行动”等段落的难点,在于需要让画面尽可能真实;而《三体》游戏本就属于虚拟场景,则需要更多想象力。

  《三体》总制片人白一骢介绍,在充分评估了技术细节、时间成本和成品效果后,摄制团队一致决定用CG的(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缩写,通过计算机软件所绘制的一切图形的总称——记者注)方式来制作。而这对演员来说,也是一次新鲜的体验和挑战。“以前对演员的要求是真听真看真感觉,但在动捕服和绿幕的包围之下,更考验演员的想象力和信念感。”

  他同时透露,《三体》游戏的CG动画部分,邀请了一些同行朋友来提供面部,以作为游戏人物的面部,如郭靖宇、梁振华、马东、高亚麟、江南、唐家三少、侯鸿亮、费振翔……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在剧中寻找这些人的面孔。

  演员们也为讲好这个中国科幻故事付出努力。饰演常伟思的林永健说,这是他从艺以来遇到在台词方面最有挑战的一部剧,“这里面有很多逻辑性的东西,因为他们都是物理学家,讲话都很缜密”。饰演老年叶文洁的陈瑾说:“台词很多,也很难背,尽管我已经理解了它的意思,但如果用我自己的语言来说,还是会不太对。”

  张鲁一在剧中饰演物理学家汪淼,在开拍之前,他就开始搜寻各种相关知识,尤其是物理方面的,“剧中有太多日常生活中涉及不到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用语,球状闪电、宏原子、数量级……了解很多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突破自己,让我对于科幻作品的认知打开了一扇门”。

  科幻不能只靠刘慈欣,更不能只靠《三体》

  2019年春节,同样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引发观影热潮,迄今位列中国影视票房榜第五位。2023年春节,《流浪地球2》将要上映,预售票房稳居前三。观众对于科幻题材作品的热爱与科幻题材作品的质量与产量满足不了观众需求的矛盾,可能是现阶段最大的矛盾之一。

  科幻不能只靠刘慈欣,更不能只靠《三体》,而科幻影视化的“落地”就更为不易。从某种程度上,中国科幻的长路依然漫漫,《三体》只是一个略显孤独的先行者。甚至有时候觉得,如果它没有得到如此大的关注,那就是中国科幻到了更好的时候。

  从2006年《三体》小说第一次连载,到2016年首次公布影视化消息,相隔10年,到2023年真正开播,又过去了7年。在这7年里,我们经历过挫折与悲伤,但又同心协力向前走了很远。

  “同舟共济版”预告片中讲到,“我们不知道敌人是谁、敌人什么样、敌人是怎么存在的。但是有一点,面对来自地球以外的敌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人类同舟共济的时刻到了”。“把我们人类看成是虫子的三体人忘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虫子从来就没有被战胜过。”这些小说中的名句在剧中得到还原,而此时此刻再看,又多了一些感同身受。

  刘慈欣一直描写宇宙的宏大神奇,描写星际探险,描写遥远世界中的生活和文明。他相信,无垠的太空仍然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取向和归宿。17年过去了,《三体》中的未来时间,已经变成了现实的时光。

  “人类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每一个17年里,都将持续不断地向未知、向不确定性发起挑战。人类或许是渺小的,但坚韧和勇气,让我们在这个广阔的宇宙中成为了那个特殊的偶然。”刘慈欣说。

  宇宙那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乐乐彩平台地图